企业法律风险及防范分析

时间:2015-10-03 10:13:00 来源:京新律所
收藏
0条回复

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了激烈的市场竞争,更让企业面临巨大市场环境变化以及越来越大的法律风险。由于企业的经济行为大多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和约束,其从设立到运行、从决策到管理方方面面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行动的。所以说企业在法律框架下要估计自己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并予以处理,否则有可能给自己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

 

所谓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预期与未来实际结果发生差异而导致企业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并因此给企业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当企业违反了法律,或者行为不符合法律规范,或者缺乏防范意识,都会产生法律风险。

 

企业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

 

企业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和各项业务活动中,存在于企业从设立到终止的全过程。根据引发法律风险的因素来源,可以分为外部环境法律风险和企业内部法律风险,而且风险随着公司经营过程的不同而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为:

 

1、企业设立中的法律风险:在设立企业的过程中,企业的发起人是否对拟设立的企业进行充分的法律设计,是否对企业设立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计划,是否完全履行了设立企业的义务,以及发起人本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律资格,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拟设立企业能否具有一个合法、规范、良好的设立过程。

 

2、合同法律风险:指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合同法律风险是企业法律风险的重点。因为市场经济也是契约经济,合作双方中的任意一方无论主观或客观因素最终导致合同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使一方当事人利益受到威胁时,风险已经降临。因此说,合同作为一种实现合同当事人利益的手段或者工具,具有动态性,双方当事人通过合同确定的权利义务的履行,最终需要确定某种财产关系或者与财产关系相关的状态的变化,得到一种静态财产归属或类似的归属关系。而在实现最终的静态归属过程中,可能有各种因素影响最终归属关系的视线,当合同利益的取得或者实现出现障碍,一种根源于合同利益的损失风险就展现出来。

 

3、企业并购法律风险: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总称。从法律风险的角度看,企业收购并没有改变原企业的资产状态,对被收购方而言法律风险并没有变化。因此,企业并购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兼并中。企业兼并涉及企业法、竞争法、税收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且操作复杂,对社会影响较大,隐蔽性的法律风险较高。

 

4、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知识产权是蕴涵创造力和智慧结晶的成果,其客体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特殊财产,要求相关法律给予特别规定。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或没有关注知识产权的深入保护,从法律风险的解决成本看,避免他人制造侵权产品比事后索赔更为经济。

 

5、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在我国,与人力资源有关的主要是劳动合同法、劳动法以及国务院制定的相关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各个环节中,从招聘开始,面试、录用、使用、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的待遇问题直至员工离职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劳资纠纷,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且这个问题处置不慎将会引发社会矛盾,而这种现象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叠加而引向尖锐和复杂。

 

6、企业税收法律风险: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为没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或不利的法律后果,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结果就是企业多交了税或少交了税,或者因为涉税行为而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企业对法律风险估计不足或处理不当,会带来相当严重的法律后果,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灾难。

 

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

 

存在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风险法律防范控制意识,为了能够有效的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行之有效的公司章程,强化企业经营者的法律风险意识。

 

企业经营者的法律风险意识,是防范控制企业法律风险的关键。目前,大部分公司企业的经营决策是由公司投资者直接掌控。公司的投资者应当根据新公司法确定的现代公司企业制度,制定好行之有效的公司章程,为企业设计好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权力制约、决策机制、利益平衡等企业核心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使之合理合法,从基础上保证企业平稳、长期地存续发展。

 

其中,利益平衡制度应引起公司投资者的高度重视,做到兼顾大、小股东的利益,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股东退出机制。

 

2、建立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内部管理制度,培养员工的法制观念。

 

内部管理不规范是发生法律风险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规范和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法律事务管理制度、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招标投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

 

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把企业的经济活动全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从而增强企业经济活动的可预测性,把企业的法律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得到了执行和落实才有生命力,因此,企业不仅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企业的管理制度。对于大多数以家族式管理为主的企业来说,亲朋好友更应当在企业管理制度面前一律平等、一视同仁,这样企业管理制度才不会形同虚设、企业法律风险才能降到最低。

 

企业经营决策制定后,企业员工是执行者,员工的执行力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培养员工的法制观念十分必要。员工工作岗位的不同,发生的法律风险也不尽相同,所以,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的法律风险意识。

 

3、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较多的是合同的签订、变更、终止等行为。在合同行为中涵盖许多法律问题,存在诸多的法律风险。建立和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是有效防范控制企业法律风险的最关键工作。

 

首先,合同由企业内部专门机构归口管理,配备具有较高法律素质和业务水平,熟悉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知识的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合同管理的日常工作和承办其他合同事务。

 

其次,建立合同管理的配套管理制度。为强化合同管理,在总结企业合同管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企业规定,结合在合同谈判、起草、审核、签订、履行、委托授权、用印等方面的情况,制定配套制度,完善合同管理,并通过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全面提升合同管理水平。

 

再次,建立与完善合同履行的监督制度。对合同履行情况及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及时反馈合同履行情况的最新进展,确保合同各方能够完全、全面的履行合同。

 

第四,针对企业可能发生的合同纠纷,法律专业人士应提前介入、全程参与,抓好合同的审核与监督,做好事前防范工作,尽力避免纠纷或案件的发生,做到即使发生纠纷或案件,也必须在事实和法律方面有利于本企业取得或维护其合法权益,切忌维权超过了诉讼时效。

 

最后,针对本单位主营业务,编辑常用合同示范文本,建立合同范本库。

 

4、健全劳动人事制度,用劳动合同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随着劳动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职工法律意识的提高及人才流动的增多等因素,对企业劳动制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应当意识到,签订劳动合同也是对企业的保护。只要用工事实存在,不签订劳动合同,也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如果发生劳资争议,仍然按照劳动法处理。但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企业丧失了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保护企业利益、对劳动者约定义务的机会,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往往处于被动局面。

 

5、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等社会资源。

 

对于一个现代企业而言,要有效防范运营中的法律风险,自身必须拥有精通法律、财务、运营的管理人才。另外,企业内部法务、财务、审计等专业职能部门的人员,其职能、权力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这决定了他们有时难以发现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在此情况下,企业就需要通过聘请法律、财务等方面的中介机构,以独立机构的公正眼光来发现、解决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法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企业应当认识到:对任何一个现代企业而言,其运营中法律风险都客观存在;企业应当具有足够的法律风险意识,在经营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必要措施的防范、控制企业法律风险。

 

6、积极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结合我国逐步规范完善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为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增强维权意识,进一步加强诉讼案件、纠纷事件管理,主动做好起诉、应诉和非诉调解工作。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严格遵守《专利法》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清理企业所拥有的专利、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公司对所拥有的商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文字作品等知识产权,该申报的一定要及时申报,发现外单位侵权的一定要主动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存在客观的运营法律风险。可是其对外部法律风险的发生与否是无能为力的;其只能通过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控制来控制内部法律风险,即强内御外,重视企业的内修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序、可持续地发展,不至于被风险所控制或压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