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抗辩是指当事人对已进入诉讼阶段,而对方当事人违反有关“诉讼时效”相关规定时,可以向法院请求驳回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但是诉讼时效抗辩的使用并非没有限制,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时间法律有明确的规定,超过期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诉讼时效抗辩提出的时间
西方有一句法律谚语:“法律不保护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因此,很多国家的法律中都规定有诉讼时效,我国也不例外。诉讼时效的期限一般为两年,但当事人可以提出抗辩,那么诉讼时效抗辩提出时间是多久呢?
当事人应当在一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诉讼时效只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即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所谓债权请求权,是指权利人基于债的关系而产生的、请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
当事人在二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需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该证据必须是新的证据,二是该证据能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何谓新的证据?根据《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是指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以及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当事人在再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或者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均不予支持。此外,《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如何认定?法律规定列举了四种情形,出现这四种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四种情形分别为:1、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2、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3、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的;4、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适用其规定。
民事诉讼抗辩的限制规定
民事诉讼的抗辩的提出应该是在民事案件进行到诉讼阶段,一般在案件一审期间提出,只要是一审宣判前都可以,可以在提交答辩状时向法院提出,也可以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口头向法庭提出。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一审为提出二审提出的,失去抗辩权。
《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列举了四种债权请求权,当事人对这四种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四种债权请求权分别是: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2、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3、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4、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对于诉讼时效的限制,我国法律规定:1、普通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短期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3、最长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由于民事诉讼时效一般规定为2年,因此只要在诉讼时效内提出法院都应受理,如果超过了诉讼时效,法院受理。当事人可以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如果在一审没有提出,没有特殊情况二审不会受理时效抗辩的请求。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诉讼时效是否过了,过了就要进行抗辩。
诉讼时效抗辩制度主要是对有时间限制的债权债务合约规定。为了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我国法律对不同纠纷的诉讼时效分别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因此,如果一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已经过了诉讼时效,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根据诉讼时效抗辩提出相应请求,维护自身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