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获悉,山东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近日联合印发《山东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据悉,在全国7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试点省市中,山东是首个出台资金管理办法的。该《办法》自2017年9月2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8月31日。
《办法》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来源主要包括:环境公益诉讼、省政府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等案件中经生效判决、调解确定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索赔的资金;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罚金或没收的财产(变卖所得);赔偿义务人自愿支付的赔偿金等。资金原则上应用于损害结果发生地,某一生态环境损害事件的赔偿金应用于该事件的生态环境修复,不可修复或无必要修复的,可用于其他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
根据《办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属省级政府非税收入,应全额上缴省级国库,纳入省级财政预算管理。同时,《办法》明确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使用的范围,包括清除、控制污染费用;生态环境修复费用或替代修复费用;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赔偿;调查取证、专家咨询、环境监测、鉴定、勘验、审计、评估、验收、律师代理等必要费用;法律法规规定用于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的其他相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