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等多地出现共享睡眠舱 最低6元能睡半小时 共享睡眠舱能火吗?
继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产品后,共享睡眠舱又来了,和“共享单车”一模一样的流程,扫描、计时、付费。不过究竟共享睡眠舱属不属于共享经济,这点还存疑。有关专家指出:“实际上这种酒店不能算‘共享’,睡觉是很私密的事情,与共享单车有非常大的区别,这类似分时酒店、钟点房。”
午饭过后,对于经常要熬夜的上班族来说,往往会很困,打个盹儿,可以快速恢复精气神儿,可是在办公室睡觉不管怎样都是特别不舒服的,首先私密性是一点都没有,偶尔要是太累打个小呼噜还怕会吵到身边的同事,然而经常趴在办公桌上睡觉,对于脊椎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如果这时候能有一张实实在在的床,能让人踏踏实实地躺在上面睡个觉,那可真是太合适不过了。对于那些有上班上到一半,出去睡一觉想法的人,他们的小梦想实现了,共享睡眠舱来了!
7月9日,共享睡眠舱在北京出现了。这款名为“享睡空间”的共享睡眠舱的大家伙被投放在北京中关村大厦地下二层,占地约10平方米,里面陈列了6个自助休息舱,和“共享单车”一模一样的流程,扫描、计时、付费。
现场:中午高峰时睡眠舱全满
那么共享睡眠舱具体是怎么样的呢?北京青年报记者就亲自去体验了一下。由于北青报记者去的时间正好是中午的高峰期,六个共享睡眠舱已经全部满了。而且当天正好赶上共享睡眠舱的微信程序进行系统维护,因此北青报记者并没有用上微信扫码,而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之下,排到一个空舱后进去体验。
在进舱前,北青报记者首先免费领取了一套一次性的床上用品,包括太空毯、一次性床单、一次性枕巾、湿纸巾,除此之外还有耳机和小电扇放在一旁的架子上供用户自由领取。
共享睡眠舱的外观很像太空舱和胶囊旅店的床位,北青报记者脱鞋进入,铺好床单和枕巾后,首先看到的就是一面很大的镜子,这是为了方便用户在睡醒之后整理自己的仪表。镜子的下面有电源接口、USB接口,还有个清风扇按钮,这是为了保证舱内一定的透气性。舱内还有阅读灯、“太空蓝”装饰灯和镜前灯,休息时可以把所有灯关闭。
在安全性方面,关闭舱门后,舱门便自动锁紧,只有通过“享睡空间”的小程序用手机开锁,舱门才会再次开启。外面的人是无法随意开启舱门的,私密性和安全性有所保障。同时舱内也有开门的按钮,按下后舱门也能开启。一旦用户点击“解锁舱门”,门会自动打开,可以暂时离开,也可以结束入住。出舱后要把一次性用品收起,扔到指定的垃圾桶里。
舱内虽然狭小但却不会让人感觉憋屈,床和枕头软硬也适中,北青报记者在里面体验了一下,睡眠感觉还可以。一位刚出舱的使用者也对北青报记者表示:“睡得挺好。”
目前,睡眠舱的价格基本分为两档,一是高峰期(11点—14点)10元/半小时(半小时后0.33元/分钟);二是非高峰期的6元/半小时(半小时后0.2元/分钟)。每日58元封顶。此外,享睡还推出了月卡套餐,788元/月。享睡负责人说道:“一般我们中午午休时总是满舱的,晚上也会有加夜班的用户使用。”
问题:有用户称碰到过“脚臭味”睡眠舱
虽然共享睡眠舱确实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有些问题还是无法回避。说到共享,人们最关心的还是卫生问题。据享睡负责人介绍,除了一次性床具用品外,一天会有两次在无人的时候除螨,一周还会清洗床垫。当然,这也不代表每个睡眠舱都是百分之百干净的,由于密闭性太强,空气流通也是个大问题。虽然有换气扇,但北青报记者体验时还是闻到舱内的空气不太清新,也有经常使用的用户表示,之前就碰到过充满“脚臭味”的舱。
另外,虽然睡眠舱内密闭性很好,但不知道为什么隔音效果比较差,外部正常对话声都可以听到,而且由于太空舱是按照上下铺式摆放,睡在下铺太空舱的北青报记者可以明显感受到位于上铺太空舱的使用者翻身,手机震动的情况。对此,商家倒是给用户准备了一次性耳塞,不过北青报记者并未领到,据说是发完了。
对于这些问题,享睡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太空舱马上将进行一轮更新,更新后的太空舱将加强隔音,还会在舱外增加提示灯,对于有人的太空舱,用户在舱外可以通过提示灯得知。”
追访:上海、成都也有共享睡眠舱
据了解,目前共享睡眠舱只在北京、上海、成都有设点,其中在北京享睡有16个体验点,包括银河SOHO、望京的洪泰创新空间等创业空间,以及一些知名的网咖,为上班族、加班族和网吧刷夜族提供小憩的地方。选址非常接地气,完全覆盖了目标用户群,上海有三个场地,成都有一个场地。下一步,享睡计划在南京、青岛、深圳设点。
在上海写字楼内出现的“共享睡眠舱”服务,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入舱”休息,与北京睡眠舱有相同的外貌和内部结构,舱内有风扇、阅读灯、充电插座等设施,费用也一样,第一次扫码使用睡眠舱可以免费体验半小时,在11点至14点的高峰时段每3分钟1元,其余时间5分钟一元。每次30分钟起,每天最高58元封顶,也有包月的措施。
“睡眠舱挺实用的,这两天我同事都来体验过。”在办公楼内一创业公司工作的李小姐表示,这对经常要加班缺觉的白领来说是很不错的选择。不过不少体验过的用户也反映,舱内有时会存在异味,隔音效果不好,无法明确舱内是否有人也都有改进的空间。
在成都出现的共享睡眠舱也几乎和北京的规格一样,高峰期半小时内10元,超出后每分钟加0.33元,平时半小时内6元,超出后每分钟加0.2元,58元封顶。6个睡眠舱分布在不同楼层,每天做两次保洁。与北京共享睡眠舱几乎满舱不同,成都睡眠舱几乎很少人使用。根据楼内保洁阿姨的估计,运行一个多星期以来,大约只有不到十人使用。而楼下的保安也说自己没听说过享睡空间,并不知道位置在哪层。
对此,享睡空间的市场负责人称,成都店目前尚处于试运营阶段,目前这个网点主要针对优客工场的内部人员开放。
聚焦:中关村一共享睡眠舱被查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共享睡眠舱的出现无疑满足了一部分人群的需求,分布在上班地点寻找方便;比钟点房的资源使用效率要高;程序更为简便,只用扫码就可以入住。
但共享睡眠舱与共享单车不同的是,睡眠舱需要找到合适的用户群,并且得达到一定的规模,如果一个场地的数量特别少,而大家的需求时间又很集中怎么办?每个场地都需要至少一名维护人员,成本怎么控制?是否合算?
“就午觉而言,这个价格有点贵,如果费用再减一半的话还是可以的。”有不少用户表示共享睡眠舱的费用太高。对此,享睡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其看来,睡眠舱比沙发要舒服很多,他推荐对睡眠质量要求较高的人尝试。“听说华为公司内部就有卧铺可以睡,说明还是有需求的。”
此外,共享睡眠舱在消防等经营措施方面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目前依旧存疑。上海享睡有关负责人就在回应“是否已经通过了消防部门许可”的问题时表示,“这个问题正在与消防部门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
而最新消息显示,上周末有媒体前往中关村创业公社的一处享睡空间去体验,发现大门紧闭未营业。据知情人透露享睡空间已被警方查封,原因未知。北青报记者联系此处的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时也没有得到回应。
关注:共享睡眠舱是不是共享经济?
究竟共享睡眠舱属不属于共享经济,这点还存疑。独立TMT分析师付亮认为:“实际上这种酒店不能算‘共享’,睡觉是很私密的事情,与共享单车有非常大的区别,这类似分时酒店、钟点房。”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科技创业中心主任郑刚的认同,郑刚表示:“严格说不是共享经济,是分时租赁,披上共享经济外衣更时髦点。共享经济的核心应当在于激活闲置资源的价值,不然,只会造成更多的资源浪费。”郑刚建议睡眠舱的投放先别想着挑战,认真为细分市场目标用户提供好服务,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不断迭代升级,也许能一步步进入主流市场。
财经观察:共享经济的未来在哪里?
继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产品后,共享睡眠舱又来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共享经济大行其道,好像什么都可以被共享,就连资本市场也纷纷加入参战。不过,这些共享产品都处于起步阶段,它们的发展前景尚待考验。
实际上,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共享经济都只是“分时租赁”模式,并不符合共享经济最初的“陌生人之间闲置物品使用权的暂时转移”这一概念。不论是共享单车、充电宝、雨伞、篮球、玩具还是睡眠舱,都是公司购置一批物品,分时段租赁给用户,而非将闲置资源进行共享。这样一来,很容易就带来过剩的问题。如今一些城市过度投放的单车、被损坏的雨伞、租用频率不高的充电宝,都反映出了这一问题,“共享”不仅没有使得闲置物品的利用率提升,反而制造了更多的闲置物品。而共享睡眠舱这一刚刚兴起的事物,是否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恐怕市场的发展会说明一切。
虽然一些共享经济的盈利方式还不明确,产品损坏、丢失率居高不下,不过,共享经济已然成为投资人所青睐的关键词。共享单车公司一轮融资就数亿美元,共享充电宝项目纷纷迎来亿元人民币投资,共享篮球、共享雨伞也相继宣布千万级左右投资。共享经济如何盈利似乎已不是创业者们所关心的话题,如何拿到更多融资才是。现阶段,各家都期待先“跑马圈地”,待拥有一定市场份额时再考虑盈利的问题。
不过,共享经济不同于以往的互联网经济模式,其需要大规模的线下投入,比如一间共享睡眠舱,不仅需要高昂的租金,还要建设睡眠舱的硬件成本、人力管理成本、维护运营成本等等。跑马圈地的成本不只是简单的线上获客,更需要大规模的线下投入,毕竟,真正有需求的人不会舍近求远,而是寻求最为方便的睡眠舱、单车、雨伞等。这就对资本有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投资人前期不计成本地持续投入。
在共享经济刚刚兴起的现在,我们认可一些产品带来的便利,也为它们带来的问题所困扰。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真正符合共享经济初衷的经济模式出现,让闲置物品提高其利用率,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前提下,为分享者带来一定收入。我们也希望,致力于共享经济的公司进一步提高效率,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解决诸如安全、卫生、过度投放等问题,投资人用自己的行动为更好的共享经济模式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