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时间:2017-03-22 15:54:37 来源:猎律网
收藏
0条回复

财政预算是政府活动计划的一个反映,它体现了政府及其财政活动的范围、政府在特定时期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预算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收支安排的预测、计划。

一、预算的基本程序

预算的基本程序有四个阶段:编制、审批、执行和决算。在编制阶段(新预算年度开始之前),预算管理部门确定财政支出总额,再按部门确定最初的分配方案,各支出部门(职能部门)对最初方案提出反馈意见之后,再编制预算草案。预算管理部门与各支出部门之间经过几个来回的修改与反馈,形成最终的预算草案,进入审批程序。在审批阶段,立法机关首先审定总体预算规模,再由专门的委员会对预算草案逐项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经立法机关批准后,成为正式财政预算,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在执行阶段,各收入机关依法及时、足额地完成财政收入计划,预算管理部门根据预算对政府所属的职能部门拨款,各职能部门根据拨款履行其相应的政府职能。在决算阶段(预算年度结束之后),各职能部门和预算单位对执行结果进行总结,编制决算,经预算管理部门汇总后,交立法机关审计和审批。

在预算形成与执行的过程中,财政部门是编制预算、预算拨款和预算监督管理的政府职能机构。

二、财政预算的方法

(一)绩效预算

绩效预算,就是政府首先制定有关的事业计划和工程计划,再依据政府职能和施政计划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所需费用来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

(二)计划项目预算制

传统的预算支出是按照谁开支(即什么部门)和开支被安排到哪里(即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设备开支等)去的方式安排的。这可以称之为投入预算设计。而在计划项目预算制中,支出按方案分类,并把各类方案尽可能和确认的政策目标相靠拢,因此可以冲破部门边界进行统一设计,同时把方案的结果和投入相联系,有利于提高预算支出的效率。

总之,计划项目预算制是在绩效预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依据国家确定的目标,着重按项目和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编制的预算。

(三)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要求对每个项目每年初都要进行重新评估,以达到节省开支,有效使用资源的目的。

零基预算法是指预算方案的一切安排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成本收益分析确定各项目支出数额,然后综合确定支出总体方案。零基预算法是针对传统的基数预算法提出来的,基数预算是以前一年的实际数或前几年平均数为基本依据来确定预算年度的支出方案,其特点为注重过去,不注重将来,注重历史因素,不注重发展因素,因而原有的一些不合理、不必要的支出得以继续保留,而适应新的发展需要的支出不易充分考虑进来,导致支出规模和结构的不合理,支出对象之间的利益不平衡,资金使用效益低下。零基预算法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四)部门预算制

所谓“部门”是指与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立法机关审议通过的、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它以部门为单位,一个部门编制一本预算。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和本部门机关经费预算组成。部门预算制是以编制部门预算为依托的一种预算资金管理制度。在部门预算制度下,各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定期向本级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