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应诉抗辩指南

时间:2017-05-08 14:08:31 来源:猎律网
收藏
0条回复

一、程序上的抗辩

程序上的抗辩主要需审查原告起诉是否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

1、审查原告是否是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

2、审查原告是否拥有合法的专利;

3、审查被告主体是否适格;

4、审查受理的法院是否有管辖权;

5、审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是否取得了专利权评价报告。

二、实体上的抗辩

1、无效宣告抗辩

在答辩期内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提出无效宣告请求。由于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均不作实质审查,发明专利授予中的实质审查基于检索资料和审查员自身知识的。

局限性也难以保证没有错漏,专利无效成为专利侵权诉讼中最常用的抗辩事由。

2、时效抗辩

3、现有技术或现有设计抗辩 
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现有设计,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设计。当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而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根本没有新颖性时,可以直接认定不构成侵权。

4、比对被告产品是否完全落入原告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被控侵权人需要解决的是被控侵权产品技术特征是否落入专利保护范围的问题。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诉讼中法院将对专利权利要求书和被控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进行比对,用以认定两者是否一致或等同。技术特征完全不一致或部分不一致处的替代技术是经过创造性劳动并比专利技术有了实质进步的,不在侵权之列。

5、比对被控产品与原告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是否使用在相同或者类似产品。产品分类通常是以产品的功能、用途作为标准,同时参考国际外观设计分类表(即洛迦诺条约)有关商品的分类。如果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与被控侵权产品在功能、用途上是相同的,就可以确定二者是相同或者类似商品。如果二者在功能、用途上不相同,可以认定二者既不是相同商品,也不是类似商品,从而认定专利侵权不成立。

6、法定免责事由抗辩 
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了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四种情形:权利用尽、先用权、临时过境和科研及实验目的的使用。其中先用权原则要求技术是在专利权申请日前合法取得并只能在原有范围内使用,科研目的使用免责则是科技发展所必须。另外该条还规定不知是侵权产品而使用或销售并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专利产品使用者或销售者不承担赔偿责任(不明知、不应知销售)。这一规定综合考虑了使用者或销售者对侵权产品的审查能力、交易安全、专利权人利益等因素,避免了对使用者、销售者过于严格的责任认定,同时其他侵权责任的承担也保证了权利人的利益维护。

7、合同抗辩

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越来越多的被告采用了合同抗辩。合同抗辩是由于从属权利和重复授权的存在,同一个或近似的技术方案,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专利权人,被告以得到其专利权人许可而进行的一种抗辩方式。如(1)存在从属权利的情况,如果原告拥有的是从属专利,被告得到在先专利权人的许可,生产的仅仅是在先专利产品,而该产品没有包括从属专利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则被告的抗辩成立,其行为并不构成对原告从属专利权的侵犯;(2)专利权人与他人签订独占实施许可合同。但合同签订后不久,专利权人又与另一人再次签订许可实施合同。在此情况下,独占实施被许可人只能向专利权人提起违约之诉;(3)被告实施的与原告专利相同或等同的技术方案是从他人处获得许可的,在此种情形下,被告应向法庭提供许可合同,此证据虽然不能免除被告的侵权责任,但被告可申请追加转让人作为被告,以共同承担赔偿责任,避免直接承担全部侵权责任。

8、赔偿数额的抗辩

原告在提起侵权诉讼时,较多的以法定赔偿作为赔偿的依据。若被告的侵权成立,但获利明显低于原告的主张时,被告可以以自己侵权获利的数额对原告提出的过高的赔偿数额进行抗辩。为此,被告应提供有公信力的财务审计报告,证明自己的获利状况;同时也可提供其他辅助证据,如公司的营业执照等证明成立日期至发生侵权行为之间的时间较短等证据,以进一步减轻自己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