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救济的现状

时间:2017-08-25 16:47:19 来源:猎律网
收藏
0条回复

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反倾销措施成为贸易摩擦主要手段

(一)贸易摩擦频发,反倾销措施成为主要手段

在全球范围内,贸易救济措施被频繁使用。根据WTO的统计,从1995年到2006年底,42个WTO个成员共提起反倾销立案3044起,反补贴立案 191起,保障措施155起。反倾销立案前十名的国家依次为:印度457起,美国373起,欧共体362起,阿根廷219起,南非200起,澳大利亚 189起,加拿大142起,巴西134起,中国133起,土耳其109起。在38个WTO成员通报的案件中,采取了反倾销措施的有1941起,全球共有 98个贸易体遭受反倾销投诉。实际采取反倾销措施较多的国家依次为:印度331起,美国239起,欧共体231起,阿根廷152起,南非120起等。

(二)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的国家越来越多,反倾销法成为部分国家的标准贸易政策工具,发展中国家成为反倾销措施的主体

1995年以前,全球有19个国家(地区)进行反倾销立法,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只有12个,而2006年反倾销立法的达到120多个,占世贸成员的 80%以上,采取反倾销措施的达到42个。如果再加上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贸易救济立法的国家或地区将涵盖世界上全部的主要贸易国,也意味着90%以上的世界进出口贸易受到贸易救济措施的潜在影响。

另外,过去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美国、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曾是全球反倾销措施的最大用户,占总数的90%以上。但是,自从 WTO成立以来,发达国家所占比例减少。1995年初至2006年底,欧美这些传统用户仅占35.02%,而印度、阿根廷、南非、中国、土耳其这些发展中国家比例增加,占比达36.73%。其中,印度成为发起反倾销案最多的国家。目前,发展中国家已成为贸易救济案件的主体。2006年,在世贸组织成员启动的215起贸易救济案件中,5个发达成员启动68起,占贸易救济案件总数的31.6%;22个发展中成员启动147起,占比68.4%。

虽然,发展中成员运用贸易救济措施较多,但对于3种贸易救济形式,情况有所差异:反补贴调查主要由发达成员启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则主要由发展中成员启动。据世贸组织统计,2006年,在世贸组织成员启动的193起反倾销案中,发达成员启动的案件数占31.1%,发展中成员占68.9%;13起保障措施案均由发展中成员启动;而在9起反补贴案中,发达成员占88.9%,发展中成员占11.1%。

(三)贸易救济措施涉案产品种类繁多

仅就反倾销措施而言,涉及的产品就包括钢材、化工、机械和电子产品、纺织品、食品、矿产品等众多品种。1995~2006年,位居前列的涉案产品分别是贱金属及其制品861起、化工及相关工业品602起、塑胶制品400起、机械和电子产品263起、纺织品217起等。

在这些产品中,贱金属是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重点,而保障措施调查则主要针对机械设备。据世贸统计,2006年,在世贸组织成员启动的193起反倾销案中,涉及贱金属的反倾销调查数位居首位,为36起,占比18.7%;9起反补贴案件中,涉及纸制品和贱金属的案件数位居首位,均为3起;13起保障措施调查中,涉及机械设备的案件数位居首位,为4起。

(四)贸易摩擦出现新的趋势,措施从单一手段向复合手段演变,领域从微观层面向制度层面延伸,贸易救济成为部分国家战略性进出口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贸易摩擦的争执点已经从产品、企业等微观领域延伸到涉及政策、体制等根本性、全局性问题;贸易保护的作用点由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投资、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比如,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税收政策、劳工标准等屡屡招致外方责难,显现全方位冲突;而贸易保护的手段更加花样翻新、种类繁多,除传统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外,环保、质量安全、标准、知识产权等成为新热点。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焦点。据 WTO统计,从1995年至2007年5月31日,各成员通报影响贸易的新规则总量23897件,其中技术性贸易措施16974件,占总量的71%。

贸易保护手段的复杂化并不意味着贸易救济措施作用的降低。相应的是,各国对贸易救济措施的理解更加深化,使贸易救济措施的运用更加灵活、主动。部分国家将贸易救济措施纳入战略性进出口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度体系,使贸易救济措施的"救济功能"更多转化为"防御功能",更加凸显了贸易救济在各国的战略地位。

(五)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可能加剧

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起落,各国在高唱自由主义的同时,保护主义却构成了其贸易政策最根本的深层框架。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外贸关系上,发达国家经济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政治上转向保守主义,从全球化转向本地化。美国进入"经济民族主义"时代,对外态度趋于强硬;欧盟强调以自身利益为核心,淡化互利互惠;法国政府公开宣扬"经济爱国主义"。在多边贸易体系建设中,发达国家不愿意在农产品问题上做出让步,迫使多哈回合谈判中止。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不肯接受其夕阳产业遭受冲击和劳工利益受损、工作机会外流的现实,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竭力保护其弱势产业。WTO成立以来,受理贸易争端已达352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