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犯罪之后心里是纠结的,害怕被抓,又害怕被严重惩罚,有些人会选择自首,争取宽容处理,那怎么做才能算作是自首呢?
那么,自首的含义也就是,犯罪分子在犯了罪之后自动的投案自首,并且如实的供述自己所作的罪行,这个叫做自首,我国法律面对自首的犯罪分子,是可以对其从轻的或者减轻的处罚,如若犯罪分子自首,但是其犯罪的事件较轻,还有可能会免去惩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另外,对于采取了强制措施的服刑罪犯,或者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他们如实的供述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并且掌握了他人的犯罪事实,并且供认的,也会以自首的情形进行处罚。
如果犯罪分子并不具有以上两项的自首情形,但是他们也如实的供述了自己的犯罪行为,还是可以对其从轻的处罚,因为他们供述了自己的犯罪行为,避免了事情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由此便可以从轻处罚。
认定自首的条件:
一、认定自首的条件一:自首投案的方式和动机
犯罪分子出于真诚悔罪自动投案的自首,犯罪分子虽有投案的诚意,但由于伤病不能投案的而委托他人代为投案,或首先信电投案的等一切方式,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和出于何种动机都属于投案自首。
至于被公安机关,群众围攻,走投无路,当场投案的,以及经司法机关传讯,采取强制措施归案的,都不是自动投案。
认定自首的条件有哪些?
二、认定自首的条件二:犯罪分子必须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这是自首的本质特征。犯罪分子供述的必须是自己实施并由自己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自首时,不仅要求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而且要交待所知的共同犯罪,如果是主犯必须揭发同案犯的罪行。否则,不构成自首。
如果犯罪人交待的是自己耳闻目睹的他人的罪行,是检举揭发,而不是自首。
犯罪人如犯数罪的,投案时只交待了一罪,则可视为这一罪有自首情节。如果数罪中的一罪已被发觉,犯罪人在侦查、起诉、审判过程中或被判决以后,又将尚未被司法机关发现的其他罪行供述出来,对其交待的部分罪行可以视为自首。
犯罪分子如果只交待次要罪行,隐瞒主要罪行,或者以虚假情况,掩盖其真实罪行,都不能认定为自首。
三、认定自首的条件三:犯罪人愿意接受国家的审查和追诉
犯罪人主动的听候司法机关的侦查、起诉、审判活动是衡量犯罪人是否悔改的重要表现之一。
如果投案后,又逃脱司法机关对他采取的强制措施;或仅以电信方式交待罪行,久不归案的;或偷偷把赃物送到司法机关门口,不肯讲明身份;这些明显是不愿接受国家的制裁的表现,不能以自首论,只能视为悔罪的一般表现。
犯罪分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为自己进行辩护,提出上诉,或更正和补充某些事实的都是允许的,可不能视为不接受审查和追诉。
综上所述,符合上述之条件,才可以认定为自首,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只有这样认识自首才是完整的,系统化的。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生活中若其他人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您与他人发生纠纷,不妨来【好律师网】 请律师帮您采证或帮您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