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欺诈的行为有哪些

时间:2018-11-05 17:00:00 来源:法律爱好者
收藏
0条回复

现在的医疗行业非常挣钱,因此也衍生出了一些假医疗,假医生,他们通过医疗欺诈来牟利。

目前学界对医疗欺诈尚未达成统一概念,从语义角度来看医疗欺诈是医疗服务过程中有欺诈行为,使得患者的人身及财产权利遭到侵犯。医疗行为根据其主体的范围来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医疗行为是指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应用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从事的为特定的自然人进行健康价值创造的各种行为,其实施主体一般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广义的医疗行为则作为整体性的工作,除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外,还包括医疗机构的其他工作人员实施的与前者有关的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活动。关于欺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据此司法解释,医疗欺诈可以定义为: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行为的过程中,故意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使患者产生错误的认识而接受其医疗服务的行为。

如果遇到了医疗欺诈,应该怎么办?

如果遇到医疗欺诈的话,患者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确定一下对方是否做出了医疗欺诈的行为,具体的行为有以下几点

行为一: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以夸大或者虚假的方式来对患者的病情表示很严重,并且在诱导患者进行治疗之后,对其做出各种检查,让消费者支付高额的消费金额,即过度医疗。

行为二:医疗机构诱导患者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开没必要的药物,也就是说让消费者支付不是必须要支付的医疗费用,以此来争取可以最大化的盈利。

行为三:在医疗机构为患者诊治的时候,其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医疗的条件明显的不会误诊,或者是可以避免误诊的发生,但是医疗机构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像是极力的想造成误诊的发生。

行为四:医疗机构在为患者诊治的时候,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坏的影响,对患者的生命不负责任,或者是对患者的财务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另外,对于患者发现被诈骗,并且已经确定了医疗机构的行为属于医疗诈骗的行为,便要及时的报警处理,只要嫌疑犯还在,就可以去当地的法院进行民事的诉讼,拿出相关的证据,要求该医疗机构对自己进行赔偿。遇到医疗欺诈的维权方法:

遇到医疗欺诈行为,患者可以向当地卫生局进行投诉。如果遇到医疗诈骗数额较大的,应当报警处理。《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生活中若其他人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您与他人发生纠纷,不妨来【好律师网】 请律师帮您采证或帮您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