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饮酒出现意外是否担责

时间:2018-11-07 17:00:00 来源:法律爱好者
收藏
0条回复

酒被赋予了太多社会意义,被很多人当成了感情深浅度等的“试金石”,成为大家的感情基础。大量饮酒一旦超过身体极限,就等同于“拼命”,在酒桌上进行敬酒,理应看准时机以及把握好尺度。朋友亲戚聚会最喜欢的便是喝酒聊天了,中国酒桌文化最大的特点便是劝酒。那么如果在参加宴请中,若是饮酒出事,有四种情况劝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那么具体是哪几种呢?劝酒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在参加宴请中,如果饮酒出事,有4种情况劝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一是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对方身体有疾病———对方已经明确表示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然劝对方饮酒者,要承担由劝酒引起的一切责任;

二是明知对方喝醉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存在危险,清醒酒友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醉酒者一旦出事清醒者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是酒后驾车未劝阻,对于醉酒的酒友其他人应当劝阻其不得驾车,如果未加劝阻则就有可能承担由此引发的相应法律责任;

四是宴会的主人应当确保参加宴会的每个人的安全,醉酒者一旦出现意外事故,酒宴召集者就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劝酒的法律责任

首先,劝酒引发的人员伤亡是一般侵权。我国现行法律并无酒后损害承担责任的具体规定,故其不属法律规定的特殊侵权范畴。只要具备了一般侵权的构成要件,有过错的共饮人、劝酒人及组织者就应当承担一般侵权责任。

其次,劝酒人承担的是提醒、劝解、照顾和注意义务。亲朋之间宴请聚会饮酒本属一种情谊行为,每个饮酒者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有最高的注意义务,对其他饮酒者不能恶意劝酒,要有善意的提醒、劝诫甚至照顾的义务。

最后,从法律责任的分担来看,劝酒人通常承担次要赔偿责任。这一点似乎也是清晰明确的。受害人作为完全民事责任能力人,需负担主要的安全注意义务。若劝酒人和共饮人没有履行必要的注意义务,则需承担次要的赔偿责任。

在朋友聚会喝酒的时候,应注意把握好度,在朋友身体不适或者驾驶机动车的情况下不强劝,要保证其在醉酒状态下的安全,并对其酒后驾车等不法行为进行劝阻。做好这些工作,就可以避免承担相应的责任。

近些年来,“拼酒式社交”好不热闹,在饭局上,有酒无饭,可以,但有饭无酒,绝对不行!举杯欢乐、情真意切,然而席宴散去,只剩下一群各自肝痛胃痛的人们,唯有忍受着身体的各种不适,不久之后又出现在下一次的酒桌上。事实上,大家都明白喝酒伤身,但又无法拒绝。为了自己的健康,酒桌之上,请量力而行!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生活中若其他人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您与他人发生纠纷,不妨来【好律师网】 请律师帮您采证或帮您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