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来看,很多年轻人会将买房买车作为奋斗的目标,房地产的行业也是将房价炒得火热,很多人一直努力工作却买不起房,这是我国新一代年轻人都要面临的问题。
因此,我国相继出现了一些二手房交易,预售商品房交易,以此来减轻就业者的压力,但是在购买预售商品房时,消费者往往看不到实际的房屋,只能听开发商的宣传和销售的介绍,对此就有很多开发商会打着预售商品房的名义进行欺诈,甚至在出售现房的时候,以次充好,以次牟利。
商品房买卖的欺诈行为有哪些
在一般情况下,商品房欺诈会涉及到以下八种情形:
情形一:销售现房时,将伪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优质房屋销售的;
情形二:一般的合格房屋冒充优质工程从而骗取优质工程加价的;
情形三:虚标最低价、清盘价等欺骗性价格进行销售的;
情形四:销售现房时,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以牟取暴利的;
情形五:故意隐瞒开发商真实身份,或冒充其他开发商名义销售的;
情形六:销售明知不能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公开销售的房屋的;
情形七: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对商品房做不可实现的虚假宣传的;
情形八: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如果开发商在出售商品房的时候有以上八种行为,并且开发商是故意或明知的,购房者可以以开发商作出欺诈行为为由而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要求其双倍赔付。
遇到商品房欺应该怎么办?
1.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2.如果责任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
如果责任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因此,如果开发商在销售现房的时候涉嫌以次充好,虚标最低价,故意隐瞒房屋的真实面积以及隐瞒开发商的真实身份,明知销售的房产不可以进入市场仍然公开销售的,开发商涉嫌虚假宣传的,都属于商品房欺诈的行为。
如果消费者遇到了商品房欺诈的行为,可以要求开发商双倍赔付,如果开发商拒绝赔付的,可以采用起诉的方式维权。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生活中若其他人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您与他人发生纠纷,不妨来【好律师网】 请律师帮您采证或帮您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