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犯罪是需要受到惩罚的,但是案件性质会有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区别,当案件上升到刑事案件的时候性质就属于比较严重的了,那么刑事犯罪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如何认定刑事犯罪?
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刑事犯罪的认定标准
立案标准的一般性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根据这一规定,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有犯罪事实;
二是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1、立案的事实条件——有犯罪事实。有犯罪事实,是指根据已有的材料能够说明存在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包括预备犯罪,正在实施犯罪,犯罪未遂、既遂或中止。
2、立案的法律条件——依照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对所存在的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的规定,立案材料属于下列6种情况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不应立案: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侵权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
行为性质不同。侵权行为具有民事违法性,而犯罪行为具 有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
行为侵害客体的范围不同。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要比侵 权行为侵害的客体更广泛,不仅包括后者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还包括其他一些受我国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行为的严重程度不同。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也不同。犯罪 行为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这是构成犯罪的实质要件。而侵权行为造成的危害往往只是及于个体或集体,一般不会强烈到波及社会。
行为人的主观要件不同。犯罪行为要求行为人的主观恶 性达到一定程度,即必须要具备故意或者过失。一般侵权行为的 主观要件是过失。如果是故意,则需要考虑危害程度,如果危害达 到刑法规定程度则有可能认定为犯罪行为。
行为后果不同。侵权行为依照本法或其他法律特别规定 应当承担的是相应的民事责任,承担责任的形式包括损害赔偿、停 止侵害、消除危险等。犯罪行为是依据刑法规定承担相应的刑罚 的刑事责任,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是刑罚,包括拘役、管制、有期徒刑直至死刑。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生活中若其他人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您与他人发生纠纷,不妨来【好律师网】 请律师帮您采证或帮您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