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对婚内财产的分割是有明确规定的,但是相信很多人对婚前未进行公证过的财产如何分割,财产分割的规定又是怎样的没有一个清晰地了解,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对婚前财产的原则性法律规定。
婚前财产是指在结婚前夫妻一方就已经取得的财产。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不管是动产或不动产,是有形财产还是无形财产,只要合法取得,就依法受到法律保护。
(一)婚前财产的原则性法律规定
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没有就婚前按揭房产的分割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只是就一般的婚前财产的分割作出了规定,即除夫妻双方另有约定外,婚前个人财产仍属于夫妻一方个人所有,且不因夫妻双方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值得说明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曾作出婚前个人财产经过4年或者8年后可视为夫妻共有财产的规定已不再适用了。
(二)婚前按揭房产的分割
上述对婚前财产分割的原则性规定,套用到婚前按揭房产的分割上即可理解为“一方在结婚前购买的房产属于一方婚前个人财产”,然而仅凭此理解仍然会让人疑惑重重。
1、什么是“婚前”?什么是“婚前购房”?
婚前按揭房产的分割中有两个关键的时间点:一是“婚前”到“婚后”的时间点;二是“购房”时间点,即什么时候开始算是购买了房产。
对于前者,答案很简单。在我国结婚是需要登记的,登记以后才能被认为是合法夫妻,因此,夫妻双方自领取《结婚证》之日是“婚前”和“婚后”分水岭,而是否举行订婚、婚礼等时间点都不具备法律上的意义。
对于后者,情况稍显复杂,在购房一系列的过程中到底哪个才是“购房”时间点?例如:在婚前签了购房合同,付了首期款,婚后才进行按揭贷款,并办了《房产证》,哪个才是“购房时间点”?考虑到购房的目的性以及购房整个过程的关联性,应当以签订购房合同的时间为“购房”时间点,签订合同时最能反映“购房”这一行为的性质。
2、按揭购房过程中各方的法律关系如何?“共同还贷”如何补偿对方?
婚前个人所购房屋为个人财产已确定无疑,然而如果是婚后夫妻共同偿还贷款,难道不会对房屋的所有权产生任何影响么?有人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在偿还完所有银行贷款前,应当将房产权分时段分割为婚前婚后两部分,婚前个人支付的房价款获得相应比例的婚前房产权益,这属其个人财产;而婚后双方共同偿还银行贷款获得婚后房产权益,这部分是夫妻双方的共有财产,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生活中若其他人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您与他人发生纠纷,不妨来【好律师网】 请律师帮您采证或帮您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