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名誉权行为的量刑和行为认定

时间:2019-05-22 21:08:25 来源:法律爱好者
收藏
0条回复

如果侵权人通过辱骂和其他行为对他人造成心理伤害,并不一定构成对名誉权的侵犯,其成立标准是必须为第三人所知。侵犯名誉权造成严重后果的如何量刑?

侵犯名誉权的人应该怎么判刑?

在侵权法中,侮辱或诽谤他人可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犯。侮辱和诽谤是侵犯他人名誉权的两种主要方式。在刑法上,侮辱和诽谤可以分别构成侮辱罪和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

侵害名誉权责任如何认定?

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

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侮辱诽谤侵害名誉权与侮辱诽谤罪的区别

(1)行为主体的主观要件不同。在侵犯名誉权时,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是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也就是说,过失损害他人名誉也可以构成对名誉权的侵犯。在侵权赔偿中,赔偿范围的确定一般不考虑违法行为人是主观故意还是过失,即行为人的主观状态一般不影响其责任范围。只有在精神损害赔偿中,才能考虑违法行为人过错的类型和程度。在侮辱、诽谤罪中,行为人是故意行为,过失行为不构成侮辱和诽谤。行为人主观恶性程度对量刑有很大影响,主观恶性程度越大,量刑越重。

(2)侵权情形不同。侵权行为的情节,即受害行为的性质、手段、方式和结果。侮辱和诽谤罪需要严重的损害。例如,强迫妇女在街上脱掉衣服,故意捏造和散布他人接受了大量贿赂的虚假事实,等等。但是,对名誉的侵犯并不需要“严重的情况”。

(3)造成的严重后果不同。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危害后果严重,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例如,侮辱,诽谤他人的阴谋是特别恶劣的,导致受害者的精神障碍,甚至忍受侮辱,诽谤,自杀。侵害名誉权则不要求一定要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

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犯的,可以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只是对名誉权的轻微侵犯,可以通过行政治安手段予以处罚。要求对方向当事人道歉并作出公告的行为,但给当事人造成重大经济和财产损失的,要追究相关刑事责任。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生活中若其他人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您与他人发生纠纷,不妨来【好律师网】 请律师帮您采证或帮您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