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按钮

法律知识

犯罪中止的量刑标准

时间: 2019-06-21 17:00:00 来源:法律爱好者

由于中止犯罪不是一种特定的犯罪,我们不能确切地说,中止犯罪的具体处罚是什么。但是,根据“刑法”的规定,中止犯罪也有具体的刑罚原则。(一)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二)如果中止有效地避免了损害的发生,则应在此时免除行为人的惩罚。

一、认定构成犯罪中止处罚几年

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中止犯罪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预防犯罪后果的犯罪。中止犯的处罚原则较为特殊:

1、显然,“应当”从宽处理,而不是“可以”从宽处罚,这是准备好的罪犯的情况;

2、应注意对中止犯的处罚,这与预备犯和未遂犯不同。

3、中止犯罪处罚的关键在于损害结果是否造成。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不造成损害的,免予处罚。

中止犯罪有两种结果:没有损害或损害。我国刑法对这两种结果规定了处罚原则,即没有损害的可以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换句话说,无论是否造成损害,都不是中止的基本要素,而是中止处罚的量刑因素。

二、犯罪中止怎么认定

犯罪中止可由以下两个方面确定:

1、在犯罪过程中必须制止犯罪。也就是说,在准备或着手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即在犯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成功,就不会有中止犯罪的问题。

2、必须是犯罪分子自愿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后果的发生。有两种情况:

(1)自动放弃该罪行。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前或者犯罪后犯罪结果发生以前,主动放弃犯罪意图,停止犯罪,并且在犯罪结果发生以前,主动放弃继续犯罪,停止犯罪。放弃犯罪是由于犯罪者的自由意愿,而不是出于意愿以外的原因而停止犯罪,这是中止犯罪和企图犯罪之间的根本区别。如果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或者他们不敢继续犯罪,他们被强迫停止犯罪,他们不能被视为中止犯罪。

(2)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犯罪人犯罪后,在犯罪结果发生之前,应主动放弃犯罪,并采取措施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促使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动机有多种,如真诚悔改,因为受害者哭诉求饶,不能忍受伤害他人;被法律的威严所吓倒,害怕惩罚;对犯罪的原意已通过其他手段得到满足或消失,等等。不同的犯罪动机导致了犯罪中止,这反映了犯罪人不同程度的悔改,但不影响犯罪中止的确立。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生活中若其他人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您与他人发生纠纷,不妨来【好律师网】 请律师帮您采证或帮您解决纠纷。

刑事案件

相关文章推荐

评论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分享到:
新浪微博 人人网 QQ空间 腾讯微博
返回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