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立案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2015年5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要求立案应实行立案登记制。对于当事人的起诉应当一律接收起诉状,并出具书面凭证并注明收到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只要当事人的符合受案范围,立案法庭不能以其他理由拒绝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同样的法院不能直接以本院不具有管辖权而拒绝立案。
只要原告的起诉材料符合规定,也就是有具体的被告,明确的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初始证据,那么法院就应当一律接收起诉材料。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立案难怎么解决?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立案、审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立案、审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对立案工作中存在的不接收诉状、接收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正诉状内容,以及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干扰立案、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或者决定等违法违纪情形,当事人可以向受诉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投诉。
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投诉之日起十五日内,查明事实,并将情况反馈当事人。发现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时候,由于事情紧急,或者没有条件请律师,当事人可以自己去立案,如果立案成功,开庭顺利,打赢官司,我们也是替大家感到欣慰的。
当然现实当中,当事人依靠个人力量去立案,也存在一些现实困难。比如法律知识不熟悉,不了解立案的时机,对立案所需材料不清楚(甚至无法写出合乎规范的立案状),对立案流程不熟悉,无法应对立案被驳回的情况。
因此,建议遭遇违法征收的当事人,在确定要走法律途径维权的时候立案,启动司法程序,与征收方进行协商谈判、法律交锋,争取公平合理的补偿。
以上是关于“立案的法律依据有哪些?”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请关注好律师网行政制度法律专题栏目。
声明:
1、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3、好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找律师、写合同、打官司,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请上好律师网www.haolvs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