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按钮

常见的侵犯个人隐私行为有哪几种?

时间:2019-07-05 20:00:00 来源:法律爱好者

日前,广东省公安机关持续开展2019年第二季度超范围收集用户信息App清理整治工作,共监测发现1048款App存在超范围收集用户信息行为。其中,“酷狗音乐”、“艺龙旅行”、“语文100分”等42款App,存在超范围读取用户通话记录、短信或彩信,收集用户通讯录、用户设备上已知账号,超权限使用用户设备麦克风等安全问题。据悉,有关监测情况目前已上报公安部通报属地公安机关开展清理整治。APP这种行为涉嫌侵犯用户的个人隐私,若造成严重后果,将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常见的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有哪些呢?

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11、未经他人许可,私自公开他人的秘密。

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怎么处理

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属于民事侵权,受害者可以要求侵害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1、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2、《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生活中若其他人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您与他人发生纠纷,不妨来【好律师网】 请律师帮您采证或帮您解决纠纷。

相关文章推荐

评论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返回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