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按钮

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主体有哪些种类?

时间: 2019-07-03 18:00:00 来源:法律爱好者

提起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途径,而提起民事诉讼时要提交起诉书,起诉书要载明诉讼的请求,而很多诉讼请求是指具体的物,也就是主体或标的,那么民事诉讼主体都有什么类别?

一、民事诉讼的主体有哪些类型?

1、支付诉讼的对象是原告基于与被告的某种实质性法律关系,请求被告履行支付义务。

2、确认诉讼标的是原告要求法院确认其与被告之间存在或不存在实质性的法律关系;

3、变更诉讼标的是原告请求变更或者撤销法院与被告之间的法律关系。

二、民事诉讼的流程

1、起诉是指向主管法院提出申诉。

2、 立案审查

立案条件符合的,应当通知当事人在七日内缴纳诉讼费,在缴纳后立案;不立案的,裁定不予受理。

对驳回裁定不满意的,在十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受理后,法院将在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交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15日内答辩,通知对方当事人交换证据,并可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3、 排期开庭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听证时间、地点和承办人;提前3天宣布案件公开审理。

4、开庭审理

(1)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2)法院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3)证据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对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4)法庭的辩论:当事各方对争端的事实和法律方面提出反驳,并提出理由。

(5)法院调解:在法院主持下,双方同意解决争议。

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进行调解,当事人应当在收到调解声明后生效,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说明或者执行申请的内容,调解不成的,合议庭作出决定(判决)。

5、 宣判

当事人同意判决的,自动履行判决书确定的义务或者向法院申请执行。对判决有异议的,应当区别情况分别处理:

裁定:自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判决:自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生活中若其他人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您与他人发生纠纷,不妨来【好律师网】 请律师帮您采证或帮您解决纠纷。

诉讼主体

相关文章推荐

评论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分享到:
新浪微博 人人网 QQ空间 腾讯微博
返回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