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虚假广告涉及的法律知识解读
一位冯先生就相信了“全球最快4G”的广告词,花了5060元办理了某运营商的手机号及套餐。但是冯先生不久之后“感觉上当受骗”了。于是,2018年12月,认为自己被欺诈的冯长顺将该运营商告上了法院。一审法院做出了判决,运营商应赔偿冯先生元。运营商不服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这里涉及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第五十五条的规定: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广告宣传语却过分夸大商品性能,因此2015年新修订的《广告法》中明确指出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并对广告词进行了严格规范。
《广告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广告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使用或者变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国徽,军旗、军歌、军徽;
(二)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
(三)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四)损害国家的尊严或者利益,泄露国家秘密;
(五)妨碍社会安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六)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泄露个人隐私;
(七)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八)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
(九)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
(十)妨碍环境、自然资源或者文化遗产保护;
(十一)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作为一名消费者,我们既要在众多的广告前保持头脑清醒,同时如果遇到像冯先生的情况也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声明:
1、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3、好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找律师、写合同、打官司,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请上好律师网www.haolvs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