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引纠纷 高效调解化民忧

时间:2025-02-12 来源:法律投稿
收藏
0条回复

范县人民法院立案庭成功调解了一起朋友之间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切实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挽回了双方当事人多年的友谊,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原告王某与被告徐某系相识多年的朋友,2022年7月20日,被告徐某因做生意资金紧张向原告王某借款8万元。借款期限届满后,被告徐某陆续还款5万元,剩余3万元未偿还。原告王某多次向被告徐某催要未果,遂诉至法院。

 电子劳动<a href=https://m.haolvshi.com.cn/contract/ >合同</a>2-450 (1).jpg

(图文无关,图源网络侵删)

承办法官在查阅案卷过程中得知,原、被告双方相识十余年,原告考虑到与被告系多年好友才借钱给被告,然而被告在偿还部分借款后就不再继续履行还款义务,无奈之下才诉至法院。考虑到本案事实较为清楚,双方又是多年的好友,组织调解更有利于矛盾化解。为更大程度上缓和双方之间产生的矛盾,承办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见面调解,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意见,深入了解矛盾的根源和争议焦点,从情理、法理、事理等层面出发,释法析理,对双方进行劝解疏导。经过长时间耐心沟通,二人终于放下心中芥蒂,被告也充分认识到了原告在自己最为困难时给予自己的帮助,最终双方在法官的调解下达成调解协议,约定了还款期限,案件得到圆满化解。

 

俗话说“借钱容易还钱难”,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民间借贷双方都有着家人、亲友、同学等关系,借贷关系的产生往往基于双方的相互信任,借出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承载着金钱无法衡量的情义。然而一旦违约,双方往往剑拔弩张,造成关系紧张甚至破裂的后果,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法官提醒大家,无论是出借人还是借款人,都应擦亮眼睛,谨慎对待。借贷双方最好采用书面形式签订合法有效的借款合同,做到有据可查,毕竟“口说无凭、立字为证”。出借及还款时为避免现金交付等无痕履行而引发举证困难,最好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履行,标注款项性质并留存好相关凭证。审慎注意并非不信任的表现,而是依法维护亲情、友情的有力手段,避免因抹不开面子而红了脸,有助于从源头上减少纠纷。


声明:

1、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3、好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找律师写合同、打官司,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请上好律师网www.haolvshi.com.cn

相关文章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相关知识推荐

评论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返回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