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拆这几种行为证据一定要留好!征收方要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违法强拆包括停水、断电、断路等措施。违法拆迁还包括拆迁的实体违法和程序违法。根据法院的审判实例,这9种非法强拆行为,99%法院判拆迁户胜诉,这种情况征收方要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第一、没听取被拆迁人的陈述和申辩,属于程序违法。
未听取陈述和申辩:涉案房屋属于违法建筑,但行政机关作出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之前未听取相对人的陈述与申辩,程序违法。
第二、限期拆除通知内容不明确
限期拆除决定未载明违法建筑物和要求限期拆除建筑物的面积等基本信息,依法应予撤销。
第三、超范围拆除
拆除通知告知内容不全面,超范围拆除:行政机关在催告相对人自行整改或拆除时要明确清理范围,采取强制措施时亦不能超出该范围。
第四、强制执行决定尚未发生效力,拆迁程序违法。
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对强制执行决定既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才能实施强制拆除。反之,强制执行决定尚未发生法律效力即实施拆除行为,程序违法。
第五、拆除机关未尽举证责任,属于处罚不当
未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形成因素:楹庭拆迁团了解到,在涉案建筑的形成符合特定条件情况下,拆除行为未考虑历史成因、立法状况、房屋来源等因素,侵害信赖利益,拆除机关对此未尽举证责任,作出处罚决定明显不当,应予撤销。
第六、不能用违法方式拆除违章建筑。
即使拆迁标的是违法建筑,也不能采用违法手段强拆,行政机关以该手段制裁相对人违法有违依法行政原则。鉴于涉案建筑具有一定历史条件和特殊性,行政机关违法实施强拆,应当适当补偿或赔偿。
第七、以批复代替法定拆除程序。
以批复代替法定拆除程序:行政机关在拆违过程中以内部批复代替强制执行决定,忽略了法定拆除程序,程序严重违法,应予撤销。
第八、已有相应承诺,却不合理的限期拆除。
侵害信赖利益:为配合重大项目建设,拆迁补偿协议约定相对人可以临时搭建房屋,行政机关在已经作出相应承诺的情况下,作出的限期拆除决定未考虑违法建设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缺乏合理性。
第九、以拆违之名行拆迁之实。
行政机关无证据证明涉案房屋系违章建筑,借拆违之名,行拆迁之实,规避征收程序,应当确认违法。
声明:
1、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3、好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找律师、写合同、打官司,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请上好律师网www.haolvs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