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中断后补缴可以查到缴费记录吗
在补缴了社保之后,社保局都是会给一个明细单,一般到了月底就可以查到明细,但是也有例外的,就要看社保的划账日期是多久,根据当地的时间为准。
甘肃省援鄂医疗人员的补助标准是什么
2月28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对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具体措施进行了明确。通知明确,疫情防控期间,将甘肃省援助湖北医疗队、疾控队队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相应标准提高1倍。各地要抓好国家出台提高卫生防疫津贴标准政策的落实,扩大卫生防疫津贴发放范围,确保覆盖全体一线医务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所需经费按现行渠道解决。 疫情防控期间,因地制宜向承担防控任务重、风险程度高的医疗卫生机构核增一次性绩效工资总量,不作为绩效工资总量基数,将甘肃省援助湖北医疗队、疾控队队员薪酬水平提高2倍,所需经费通过现行渠道安排,疫情结束后不再执行。为一线医务人员办理一份保险额度不低于50万元的人身意外保险,提高一线医务人员人身安全与健康保障水平。
员工离职公司要求缴纳违约金是否合法
法律保障劳动者的自主择业权,但员工离职时是否需要支付违约金,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劳动仲裁的开庭周期是多长
劳动仲裁开庭当天是会按照案件的审理流程来进行审理的,所以具体的时间并不确定,只要按照流程审理过后即结束当天的审理,而一般当事人在提出劳动仲裁后一般都会在四十五天内结案。
伪造工作经历被开除是否可以索赔呢
学历造假、技能证书造假是实际中员工致使劳动合同无效较多的情形。员工以假学历入职,公司发现后以欺诈为由认定为合同无效,从而解除劳动关系,合理合法,劳动者申请仲裁也很难获得支持,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
迟到超过二十分钟扣日工资的四分之一是否...
关于迟到扣工资,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并没有相应的规定,但如把准点上班作为劳动规章制度的,迟到扣工资应并不违法。但如果迟到10分钟即扣半天工资,迟到20分钟扣一天工资的,应视为不正当的克扣工资行为,根据《劳动法》有关规定,员工可以要求企业支付工资。另外,请事假在合理期限内不应扣工资,更不应扣两天的工资,法律规定从上。
失业保险有申请期限限制吗
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上一次失业前应当领取的失业保险期限相结合,最长期限不超过二十四个月。不是每个人都能同时获得失业保险金。一次领取失业保险金,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1、在领取失业保险期间,当事人开办私营企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应当出示有效证明文件,企业章程和可用于证明其投资和参与股票市场的材料。你可以一次领取剩余期间的失业保险金(加上你在批准后收到的月份,不超过24个月)作为生产支持基金。2、农村可以申请一次性征收,城市征收必须按月征收。如果你投保失业保险,在失业情况下,你可以享受失业救济金。
疫情防控期间编外人员有补助吗
3月4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措施的通知》,提出8个方面的措施,其中提到了在疫情防控期间地方可对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给予适当工作补助。
拒绝公司安排的加班是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因为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中都有明确规定。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疫情期间在家办公是否有时间规定呢
在疫情期间,企业安排员工在家办公的,员工应当服从企业的工作安排及用工管理。而在家办公主要是采取电话、网络等远程办公的形式进行,因此在上班时间内,员工应当保障其电话畅通、网络畅通,能够正常提供劳动。员工若出现“不接电话、不回复短信”等情形,导致无法完成工作任务或不服从工作安排的,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的规定,并结合员工的工作态度、行为对工作的影响等因素,综合判断员工的行为是否构成旷工或违反企业的规章制度。